找到相关内容1062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的四川之行

    风徽亦犹古人之钦李、郭矣。   玄奘初至洛阳净土寺当童行,先从兄长捷法师研习《维摩经》、《法华经》,剃度后又从慧景法听受《涅槃经》,严法师听授《大乘》,及至汉中,又逢空、(慧)景两法师,向他们执经请益。到成都后,更从道因法师听受《维摩经》、《大乘》,从道基法师听受《大乘》,从宝暹法师听授《阿毗昙》,从道震(振)法师听受《迦延》(《发智论》的旧译)。玄奘千里迢迢入川求法,当然不会轻易...

    黄运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054322.html
  •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、鸠摩罗什和真谛

    的邀请来华,至陈初,先后在南海(今广州)、建康(今南京)和苏、浙、赣、闽等地翻译佛经,共译出大小乘佛教经论64部278卷。主要有《金光明经》、《唯识论》、《大乘》、《十七地》等。其中以唯识  经典最有影响,《大乘》是南朝摄论学派的主要依据。竺道生的包括恶人在内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学说  南北朝时期,佛学研究蔚然成风,学僧之外,帝王和士大夫也进行研究,或编述著作,或聚众讲说。在这种形势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3755023.html
  •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

    、《法华经沦》等六部经典,计24卷。佛陀扇多,北天竺人,从正光六年(525年)至元象二年(539年),在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,译出经论11部,计11卷,其中比较重要的有《大乘》2卷,普泰元年(...即位23年间,所翻译的经论记传,共64部,278卷。(参见《续高僧传》卷1)真谛翻译的主要是印  ·498·度瑜伽行派的论著,如《大乘》、《唯识论》、《十七地》、《中边分别论》、《大乘论释》及《...

    卢海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969614.html
  •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: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

    偈说明 虚妄分别识的特质中也可以得知。因此《大乘》为了证明属 于依他起性的虚妄分别的十一识都是唯识时,也引用《十地经》 的三界唯心的文句。(7)虽然真谛译木与玄奘译本所译不相同, 而把唯心译为唯识,但无性释本曾注释“如是三界皆唯有心,此 言显示三界唯识”。(8)由这点可以说,《十地经》所说的三界 唯心,在《大乘》是当做虚妄分别的心识。因此站在唯识说 ...

    叶阿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246277.html
  • 云林学堂2006级学僧开学典礼在灵隐寺举行

     学堂现有法师7位,教师4位。课程开设有:《遗教三经》、《中印佛教史》、《佛学基础》、《二课合解》、《沙弥律仪》、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大乘》、《中国禅宗史》、《净土宗教程》、《经典选讲》、《大学语文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灵隐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9/0914225707.html
  • 佛门分宗的理由

      3、摄论:为弘布无著菩萨大乘的宗教,盛于陈隋之间,然至法相宗兴,此宗即无人传述。 ...、成实二宗,大乘的律、禅、净土、华严、天台、法相、三、真言、地、涅槃、摄论等十一宗。其后则地并于华严,涅槃并于天台,摄论并于法相,由是大乘仅余八宗,合小乘二宗,共为十宗,这便是中土佛法的轮廓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0540026.html
  • 法相宗佛教

    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入楞伽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集量》等。   四、法相宗的发展  (一)法相宗的全盛时期  法相宗建立后,即成为中国大乘唯识思想的代表。自其兴起...一、玄奘西游  (一)玄奘西游的因缘  玄奘自幼出家,学习大乘唯识学说。当玄奘通晓唯识各家学说后,却因众师所不一,圣典也隐显有异,有无可适从之感。于是,玄奘发心西往印度求法。  (二)玄奘西游  ...

    白衣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3043068.html
  • 唯识书目略举(下)

    元年,A.D.1706-1781)撰述于江户时代。现刊:日本大藏经(27)、大正藏(68)。   2. 《大乘论要抄》二卷   宣有撰述于江户时代。现写:龙谷(2434.9)。   3. 《大乘本条个》   佐伯定胤、保阪玉泉撰述于大正九年(A.D.1920)。现刊:国民文库刊行会刊。  4. 汉译四本对照《大乘》附西藏译《大乘》   佐木月樵佐(明治八年~大正十五年,A.D....

    慈一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3.html
  • 唯识考试 研究生试题

    种种要求来看,作为三年时间研究生的课本,最适度的应该是____   ⑴、《瑜伽师地》 ⑵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》 ⑶、《大乘 》 ⑷、《成唯识论》  5、《瑜伽师地﹒真实义品》的四种真实,...;在中国有名垂清史的师徒俩,即是____大师和____大师。  二、选择题(在正确的一项打√即可)10分  1、《大乘阿毘達磨经》有颂曰:“无始时来界,一切法等依,由此有诸趣,及涅槃证得”。此颂中“界...

    释智德编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3.html
  • 《阿毗达摩大乘经·大乘品》

    闻独觉乘共,为了劝不定种性舍小转大,故说一乘。此有八因说法是一乘,详见《大乘》。2、一界中无二,故是一佛;但诸佛因缘各殊,故有多佛。3、诸佛彻底解脱,故毕竟般涅槃;但又常大悲度生,故毕竟不般涅槃。...其理有八,详见《大乘》。6、佛受用身及变化身虽是无常,而不断示现,故与法身同是常住。7、世尊化身非究竟性,其因有六,详见《大乘》。8、诸佛法身无别无量,只须生般若智慧,知其常存,自然证得,不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650412.html